长三角议事厅·周报|民营企业助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民营企业助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物是人非 2025-02-24 实时报 32 次浏览 0个评论

2月17日,民营经济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明确定位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宁德时代曾毓群、比亚迪王传福、小米雷军三位产业领军人物同框亮相,凸显了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0.65万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并形成“上海研发—江苏电池—浙江压铸—安徽整车”的“4小时产业圈”。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充电设施等环节的产业掣肘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民营企业的市场化力量突破行政壁垒,重构区域内竞合关系,成为长三角从 “4 小时产业圈” 迈向 “创新共同体” 的重要问题。

从技术到整车,沪苏浙皖分工趋于明朗

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沪苏浙皖四地依据自身优势各展其长,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

以“汽车大脑”为核心,上海专注于智能芯片、软件系统等高附加值环节,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本土化率已超过95%,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覆盖长三角多个制造业重镇。此外,蔚来全球总部和小鹏研发中心相继落户上海,推动车规芯片国产化,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资源的聚集。

江苏以常州为支点,构建了覆盖正负极、隔膜等关键环节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常州的电池产能可支持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全国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同时,南京聚焦车用芯片突破,苏州布局氢燃料电池,锡城发力车联网,形成“电池—整车—智能网联”协同网络。

浙江依托宁波一体化压铸技术,具备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双重优势。宁波北仑区是全国领先的压铸模具生产基地,提供一体化压铸解决方案。同时,浙江加速推进环杭州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一湾一带多基地”差异化布局。

安徽以合肥为核心,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与出口。2024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4万辆,占全国比重超1/8。合肥通过“以投带引”模式,成功吸引蔚来等整车企业,迅速提升产业链地位。

与此同时,地区间的协同也在日益加深。例如,长三角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合体促成上海汽车模具公司与宁波汽车科技企业合作,利用大型压铸机供应关键部件。常州积极帮助上汽和特斯拉等企业打通零部件物流,确保生产顺畅,有效促进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

从效率到技术,多重困境影响产业协同

然而,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产业链协同效率方面。虽然长三角已构建起新能源车4 小时产业圈,但许多产业链联盟在实际运作中,信息共享与标准化缺失阻碍了效率提升。部分企业因无统一标准和共享平台,跨区域合作时技术对接困难、供应链易中断。此外,企业间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上下游在技术研发、生产配套上协同不足。

其次是市场竞争问题。长三角作为产业竞争高地,竞争白热化使利润空间急剧压缩。原材料与电池成本下降引发车企价格战,零部件企业也深陷其中。比如上海保隆汽车科技,空气悬架的市场价从4000 - 5000元急速降至1500元左右,严重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此外,技术创新也面临掣肘。长三角目前的新能源车创新多为 “成本创新”,零部件企业多处于 “山寨+价格战” 阶段。即便部分企业涉足智能网联技术,可整体技术和创新水平仍偏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艰难。同时,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不够成熟,创新、产业、资金、人才链融合尚浅,也制约了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善用民企力量,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

针对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存的问题,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力量,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触角,在打破行政藩篱、重构产业生态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通过“龙头引领+生态协同”的发展模式,民营企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在技术创新方面,宁德时代常州智能生产基地通过数字化改造,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单位能耗,预计到2025年将带动长三角地区新能源配套产业的规模显著增长。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比亚迪合肥基地凭借“链主”效应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众多核心供应商落户合肥,显著提高了当地的配套率。同时,比亚迪推出的V2G技术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也展示了其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创新事件。

在跨区域协作方面,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体现了政企协同的示范效应。蔚来第二工厂的投产使整车制造与换电网络形成良性协同,换电站密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协鑫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光储充检”一体化项目在长三角地区建设了众多超充站,开辟了跨界创新的新路径。

尽管如此,发挥民营企业的潜力仍需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建立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平台,进一步突破区域壁垒,降低合作成本。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激励技术创新,避免“成本创新”的局限,推动形成“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长三角

“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速冲刺开门红

2025年,长三角地区铁路建设加速推进,计划投资超1300亿元,推进32个在建项目,包括淮宿蚌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等,并开展温福高铁、沪乍杭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1月已完成投资51.72亿元,实现良好开局。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施工接近尾声,计划3月底主跨钢桁梁合龙。(来源:安徽日报

长三角发布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上示范区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域水上示范区规划启动。规划涵盖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等五镇,全域面积约660平方公里,蓝绿空间占比近75%,河湖水面率达26.7%。(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

杨浦区发布《推动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5白玉兰直播经济系列活动发布会于2月18日举行,杨浦区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产业高地,直播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重点发展北部大五角场和南部杨浦滨江区域,打造“双引擎”推动产业集聚。(来源:文汇报

上海金山引入世界领先的植保创新平台

2月17日,先正达集团与上海金山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球植保中国创新中心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将专注创新化合物、生物制剂及土壤健康等领域的研发,计划于2028年投入运营,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推出21项举措为企减负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消息,为提振企业信心、促进经济回升,今年将实施5大类21项举措。重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延续增值税留抵退税、减半征收小微企业税费、房产税减免等。同时,继续降低用工、用能、融资成本,并优化监管政策,争取延续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的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来源:文汇报

江苏

盐城出台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2月21日,盐城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涵盖信贷投放、财政支持、融资对接和金融创新等领域。目标到2025年,盐城新增贷款200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与总体贷款增速同步,并力争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30个基点。(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发布

2月18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在徐州发布《江苏省地区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该指数以全省13个设区市为评估对象,涵盖创新基础、主体、产出、环境等四大指标,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6市得分超80,创新水平全省领先;泰州、镇江等5市得分70—80,发展积极;淮安、宿迁得分低于70,创新潜力较大。(来源:新华日报

浙江

浙江发布农业农村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2027年实现农用无人机配置全覆盖,保有量超10000台,作业面积超6500万亩次,建设100个“低空+地面”智能监测点,乡村巡查覆盖率超30%。方案涵盖低空生产作业、监测、服务、运输、治理和农文旅消费场景,加快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来源:杭州发布

浙江风光电装机超煤电成第一大电源

截至2025年1月底,浙江电源总装机达1.52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5596万千瓦,占比76%,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浙江通过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装机占比近四成。风光发电能力快速提升,2月8日最大出力达3215万千瓦,占全省负荷42.1%。(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

“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

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覆盖13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用户访问量居首。自2024年上线以来,已完成33.9万余个量子计算任务,涉及流体动力学、金融、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实现自主量子算力出口。(来源:安徽日报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安庆全面开工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安庆怀宁开启首段管道焊接,正式进入全面开工阶段。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安徽段全长1325公里,投资260亿元,途经合肥、芜湖、安庆等10个市。项目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引入四川、重庆及沿海地区天然气,新增输气40亿立方米,与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等管道形成“能源环”。(来源:安庆晚报

(本文作者范之千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孙弘健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长三角议事厅·周报|民营企业助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